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Ecole Normale Superieure)创办于1795年,是世界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直接隶属于法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部,有着一流的研究机构和辉煌的学术成就,大批优秀的顶级人才从这里走出,曾为法国培养了几任总统与总理。其初始使命是培养“已受过实用知识训练的公民,使他们在各方面最有能力的教授的指导下,学习教书的艺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的使命发生了演变,并为其它职业前景开辟了道路: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通过一种高水平的学术与文化训练,培养有志从事基础或应用科学研究的学生从事大学和中学教学,为法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服务。
学院历史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e是一所培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高等专科学校。原名巴黎师范学校。1795年创办,后由于政府更迭而几经改组、封闭。1808年,根据拿破仑一世的帝国敕令予以重建,成为培养国立中学教师的学校,并于1810年开始招生。
1845年学校改为现在的名字。在学科上分文、理两科。文科设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哲学、历史、地理、现代外语、社会科学等专业。理科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专业。
无论在哪一阶段,高师都与时代保持着高度的默契,它为法国培养出无数的杰出人士。如开生物学新纪元的亚雷斯和巴斯德,存在主义先锋萨特,自由主义战士雷蒙·阿尤,共和国总统蓬皮杜,总理兼任国民议会主席的洛朗·法布留斯,西方10大著名哲学家之一、生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以及1968年出现的拯救法国社会于传统陋习中的一代“新人”等。高师是独一无二的,它孕育着革新的激情与反僵化的冲动,推动着历届政府的改革与完善。尽管饱经岁月的磨炼,这所古老的学院在今天仍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血管中仍流动着探索与创新的新鲜血液。
在自然科学方面巴黎高师有11位诺贝尔奖得主(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之一塞尔日·阿罗什就是巴黎高师的教授),10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沃夫奖得主和一位阿贝尔奖得主,其中该校的J-P Serre教授是世界上唯一健在的集上述数学三大奖于一身的数学家。巴黎高师的学生总数不到两千人,所以,从相对值看巴黎高师是诺贝尔奖单产最高的大学,从绝对值看,巴黎高师是获得菲尔兹奖最多的大学。
由于各校成立时间不同,专业各异且分布不平衡使得政府难以协调管理,于是到了1985年,密特朗执政时期,法国教育部对当时已存在的这五家高等师范大学进行改革、重组,成立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四家高等师范大学,它们分别是巴黎的枫特耐一圣克鲁高等师范大学、巴黎的加尚高等师范大学、里昂高等师范大学(该校成立于1987年)和高等师范大学中最杰出的代表——巴黎高等师范大学(ENS de Paris)。经过200多年的发展,高等师范大学在法国可算是家喻户晓,尤其是对于那些求知若渴的人们,这里既是知识的海洋,又是科技发展的温床。
学院简介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校本部位于巴黎邬尔姆路,坐落于圣·热内维埃芙山(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与其比邻而居的是巴黎物理工业化学高等学校(Ecole superieure de Physique et Chimie lndustrie Hede la Ville de Paris)、生物化学学院(1nstitut deBiologie-Physio-Chimique)和居里学院(1nstitutCurie)。它们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是上述一系列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核心,它们共同构成了著名的“圣·热内维埃芙山研究会”Association de 1a Montagne Sainte Genevieve)。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分校区则位于如尔丹大道(Boulevard Jourdan),邻近巴黎著名的大学城。同时,在蒙特鲁吉地区也有该校的一部分校园。
所谓“高等师范大学”,这一名词很难用一两句话给它下个定义,如果说传授“教学的艺术”曾是高等师范大学的首要任务的话,那么今天这一理念虽然仍是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学校最新的章程指出:“学校(即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旨在通过在科技、文化方面高质量的教学,培养出一批有能力从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从事高校教育、科研培训或中学教育的优秀学生。更广意义上讲,也培养一定数量的有能力服务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公共事业机构和公私营企业的优秀学生。”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很早就为自己确立了一种国际使命。早在19世纪时,就曾有为数极少的几个中国和罗马尼亚学生就读于巴黎高师;而如今则已有数以千计的研究者来自世界各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有攻读学士至博士各级学位课程的法国和外国留学生总计2000多人;学校拥有专职教师研究员近500名和40个研究实验室。这一高密度的资源配置,加上众多的校际合作协议,使巴黎高师成为一个拥有特殊优势的国际交流中心。学院每年邀请近60名外国教授参与学生培养课程教学;各系和实验室接待3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的研究员、博士后或资深研究人员。
高等师范大学在法国的赫赫声威得益于法国现行的颇具法国式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所谓法国式的,即不同于其他,有标新立异之意,富有创造精神,这正是法兰西精神的体现。当今的法国高等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两条并行且相互补充的学习途径:一为大学制,它与西方各国的大学制相同,学生一旦取得了高中会考的合格文凭,便可直接进入大学学习,无须经过选拔考试,这使得大多数高中毕业生获得进一步拓深学业的机会;另一为重点高等专科学校制,这些学校声名远扬,学生为进入自己理想的重点高等专科学校必须经过严格的考试选拔,成绩优异者方有幸进入这些学校学习、深造。高等师范大学,它直接隶属于法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研究部,在这一体制中的地位相当突出:一方面,高等师范大学既是高等教育机构,它为学生提供机会,学生可以免试入学并在学业完成后获得相应的学位,如学士、硕士学位、教师资格和终身教师资格的文凭,高等师范大学在这方面同巴黎其他大学联系紧密,配合默契;另一方面,作为重点高等专科学校,高等师范大学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招收能力更强的青年男女,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同其他重点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不同的是,高等师范大学鼓励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培养优秀的人才,而其他重点高等专科学校则培养专门人才,如工程师、商业人才和行政干部。参加高等师范大学入学考试的学生在获得高中会考文凭的基础上,一般需另有2至3年的大学学历,或经过专门的培训准备。可见,高等师范大学的招生有严格的条件,这也是之所以成为学子向往的学习场所的原因,而其中声望最高的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更是世界各国学子理想中最优秀的学校之一。
在1994年巴黎高等师范大学成立2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各界人士、新老校友齐聚一堂,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最终得出了共同的心愿: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应致力于成为欧洲著名的高等学术团体。所谓“高等”,首先是因为学校在招生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具有优异的成绩和鲜明的特长,这一先决条件使得学校拥有了高质量的生源。同时,基于这一愿望学校为广大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先进的实验室和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此外,学生和研究人员也得益于学校同法国其他大学的密切联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而“学术团体”之称,则是因为同其他欧洲学术团体一样,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定期组织或由个人自发组织一些学术聚会,让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对新知识、新理论进行探讨、研究,从而形成活跃的学术氛围。由此可见,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不仅具有很高的威望,而且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赫赫声威还源于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学校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知名学者而形成的辉煌壮丽的人文景观。提起罗曼·罗兰(RomainRolland)、让·保尔·萨特(J.P.Satre)和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这些在法国甚至全世界人人景仰的学者和传奇人物,他们都曾就读或工作于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他们在各自领域中的成就给后世几代人都流下了深远的影响。
学院图书馆
这许多优秀人物在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历史上留下了一页页辉煌的篇章,也成为后世学者学习的楷模。同世界各国其他一流学府一样,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也拥有数家设备优良、管理先进、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而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学校成立初期,追溯到拿破仑时期,那些依然使用的镶嵌有皇家徽章的书架、桌椅正是图书馆悠久历史的最好证明。几经迁址,图书馆最终选址在邬尔姆路45号,原图书馆的图书也大多收藏于此,有一部分图书则被迁于校内其他图书馆内。从而形成了以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为主的一系列图书馆,以下一一加以介绍。
一旦跨入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这座令人神往的古老的图书殿堂,可以随意阅读、高效利用这里45万册的藏书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寻找资料。事实上,除了少量珍贵的保留书目外,其他所有图书均允许读者自由借阅。书籍的排列方法虽然自法兰西第二帝国以来一直沿用,仍可以保证读者方便查询。直到法兰西图书馆投入使用之前,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这座书籍的宝库一直是法国图书收藏量最大的公用图书馆。
该馆在资金使用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原则,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不惜重金购买优秀的图书,而对平庸的书籍嗤之以鼻。同样,图书馆倾向于基础方面的书籍,对于过于高深的书籍并不看好。正如同图书馆前任负责人吕西安·海尔所希望的,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最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书籍。图书馆每年的书籍增加量约为8500种左右,其中购买新书达到5500种,而新书中60%为法国以外的图书,而剩下的3000种新书中赠书为2000种,与其他图书馆交流书达到1000种,另有1400份当代杂志、期刊供读者阅读、参考。
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已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借助网络工具,图书馆管理章程、各类条文一目了然,大大增加了读者使用的方便程度。如尔丹图书馆(1aBibliotheque de Jourdan)是一个为研究和了解基础文化常识的图书世界。它为那些准备各类考试、竞赛的学生提供参考书目,为各科教师提供必要的图文资料。图书馆藏书10万余种,年增加量为1500种,并提供190种期刊、杂志。图书馆的大部分图书可以自由外借。图书馆的书籍涉及广泛,尤其为那些准备终身教师资格文凭的应试者提供方便,主要包括文学、语法和历史专业。在与邬尔姆路文科图书馆合作的基础上,如尔丹图书馆中音乐方面的书籍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蒙特鲁吉图书馆(1a Bibliotheque de Montrouge)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理科方面的应试者如学、物理、化学,准备终身教师资格文凭的考试。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1.9万余种的藏书,年增加量为250种,还有300多种期刊、杂志。除了上述三家主要图书馆外,理科专业各系内部也设有图书阅览室,这些阅览室由各系自主管理,既向本专业学生提供便利也向其他专业学生开放。所有这些图书馆和其中丰富的藏书构成了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一大优势和良好的硬件环境。除了优秀的硬件设备,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也拥有一支学识渊博、敬业心强的师资队伍,其中既包括法国国内诸多知名学者,也包括外籍教师和客座嘉宾。学校有法籍教师120余名,他们既在高师任教,同时也在各大学内执教。另外,在理科方面,巴黎各大学的一批教师也在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从事各自的研究工作,并不遗余力地为学生开设各类讲座。巴黎高等师范大学的研究环境吸引了来自全法国各大研究机构的学者,其人数达到近300人。在聘请外籍教师和客座嘉宾的工作上,巴黎高等师范大学也是全力以赴。学校通过法国外交部的国际交流计划,热诚邀请近百余名外教来校讲学。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龚道塞讲坛(Chaire Condorcet)。